東莞噴涂廠分解噴涂工藝的正確操作和技巧涉及多個方面,包括前處理、噴涂過程以及后處理等多個階段。
?
一、前處理階段
表面清潔:
去除基材表面的油脂、灰塵、銹蝕和其他污染物,確保涂料能夠均勻附著。
使用有機溶劑(如丙酮、乙醇)清洗金屬表面的油脂和其他有機物。
使用堿性溶液(如氫氧化鈉溶液)或酸性溶液(如磷酸、鹽酸)清洗表面,適用于去除重油污、銹蝕和氧化物。
清洗后必須徹底沖洗基材表面,避免殘留。
表面預處理:
通過化學或機械方法改進基材表面的物理和化學性質,以提高涂層的附著力和耐久性。
方法包括磷化處理、鉻化處理、陽極氧化處理等。
使用高速砂流對表面進行打磨,去除氧化皮和其他附著物,增加表面粗糙度,利于涂料的機械附著。
二、噴涂階段
噴涂設備和材料選擇:
選擇合適的噴涂設備,如氣動噴槍、高壓無氣噴槍或靜電噴槍等。
確保有足夠的噴漆顏色、清漆和底漆。
噴涂環境控制:
噴涂環境溫度應保持在15-30℃之間,濕度控制在50-70%之間。
避免噴涂過程中受到外界污染物的干擾。
噴涂工藝參數:
噴涂壓力、噴涂距離、噴槍移動速度等參數應根據涂料類型和噴涂設備進行調整。
噴涂距離一般為15-30cm,噴槍移動速度一般為30-60cm/s。
噴涂操作技巧:
噴槍應均勻移動,避免在同一點停留過久。
噴槍與被涂物面保持垂直或約45度角,避免斜角噴涂導致涂層厚度不均。
相鄰的噴漆過程應有50%的重疊,確保涂層的一致性和光滑度。
對于形狀復雜的工件,應調整噴涂角度,確保各部位均勻覆蓋。
多層涂裝:
如果需要多層噴涂,應等待前一層的涂層完全干燥后再進行下一層的噴涂。
使用遮蓋帶或模板保護已經涂好的部分,避免交叉污染。
三、后處理階段
烘干與固化:
將工件置于烘箱中,控制溫度進行加熱干燥,常用溫度范圍為60-150℃,時間根據涂料特性調整。
也可以采用自然干燥或紅外線加熱等方式。
表面處理與修整:
固化后的涂層可能存在缺陷,如流掛、顆粒或針孔等,需要進行修整處理。
使用砂紙或砂輪對涂層表面進行打磨,去除表面缺陷。
對涂層表面進行拋光處理,增加表面光澤度。